總網頁瀏覽量

免責聲明

天下一新創網路電視免責聲明: 內容僅供網路交流之用,本站不下載、不更改、不存儲任何節目,所有內容於網路或自製之節目均為網路自行發佈,本站僅嵌入式直播源播放,除自製之節目外並無擁有影片實況技術。 * 本平台提供給學生及有需要的商家創作者露出 ·歡迎創作者與我們連絡 創新時代影片創作區是提供給創作人員的自我撥放平台.只要你或妳有作品我們都願意協助露出

1947 年,英國撤出印度半島,巴基斯坦於是在當年獨立,然而獨立後,中央政府卻獨尊烏爾都語。這個舉動讓通行孟加拉語的東巴基斯坦(現在的孟加拉)人民非常不高興。於是 1952 年的 2 月 21 日,來自東巴基斯坦的一群學生走上街頭,他們不只「路過」公共場合,還發表了抗議宣言。於是政府也回應了…… 但它的回應方式,竟然是派軍警射殺這群年輕人!
政府的凶殘,沒有讓悍衛母語權利的人民退縮,反而反抗更激烈!最後政府終於屈服,而在 1956 年正式承認孟加拉語的地位,將其與烏爾都語同時列為官方語言。孟加拉人民這次的行動,被稱為「孟加拉語言運動」,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用生命悍衛語言的運動。
43 年後,為了傳達「語言權」的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是在 1999 年開始定每年的 2 月 21 日為「世界母語日」,同時提醒所有人,在將近半世紀以前,有一群人曾經為了保護自己母親的語言而犧牲,並呼籲我們應守護世界上的每個語言。
事實上,世界上現存 6 千多種語言的使用人口,就像一個形狀極不平衡的天平:包含中文、西班牙語及英語在內的世界前 20 大語言在天平的另一邊,佔了 50% 的使用人口。天平的另一邊,則是其他 6 千多種語言;如果語言有生命,那這 6 千多種語言正在快速的死亡中 ── 平均每兩星期就有一種語言死亡,再也沒有人會說!
《聯合國瀕危語言圖譜》於幾年前列出了世界上僅剩下「1」位母語使用者的 18 種語言 ── 你知道嗎,臺灣有種語言竟然也在列!今天(2/21)是世界母語日,就讓我們來看看它們是哪些語言吧!

一、Apiacá 語(巴西)

Apiacá 語是住在巴西北部邊境一群人數僅剩約 1 千人的 Apiacá 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於吐匹瓜拉尼語系的一支。當然,在過去的某段時間,Apiacá 族的人口比現在多很多,在森林裡過著以農業為主的生活,但差不多從 19 世紀開始就大量銳減 ── 約是歐洲人大量定居巴西的時間。
根據國際語言關注平台《Ethnologue》的統計資料,Apiacá 族在 2009 年只剩下 1 千人,而説 Apiacá 語的僅剩 1 人,其餘多使用葡萄牙語。

法裔巴西藝術家 Hércules Florence 筆下的 Apiacá 族人。(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二、Diahoi 語(巴西)

巴西亞馬遜河流域 Diahoi 族所使用的語言,根據聯合國 2006 的統計,當時世界上僅剩 1 人會說 Diahoi 語。由於當地的環境與世隔絕,語言學家幾乎已相信這種語言已經滅絕,也就是再也沒有人會說這種語言了。

三、Kaixana 語(巴西)

同樣來自巴西,是住在巴西西邊與祕魯、哥倫比亞交界廣大區域,但人口僅剩不到 500 人的 Kaixana 族所使用的族語。説是「族語」而非「母語」,是因為截至 2008 年為止,僅剩一位 78 歲的耆老還會說這種語言。根據英國《電訊報》報導,這位老先生在 2011 年可能還活著。

四、Patwin 語(美國)

Patwin 語是分布在美國北加州的原住民族,Patwin 族的族語,曾經有 2 到 3 種方言,但這只是「曾經」── 因為據 2011 年統計,世界上僅剩 1 位 Patwin 語的說話人。
族人其實沒有放棄拯救這種語言,直到 2010 年,還有一所當地的部落學校在教授這種語言。

五、Taushiro 語(祕魯)

位於祕魯北部接近厄瓜多邊境一帶,根據《Ethnologue》2002 年統計,全世界只剩下 1 位會說 Taushiro 的說話人。
有趣的是,Taushiro 語也是一種孤立語言,也就是說它和巴斯克語、日語、韓語一樣,都是語言學家至今無法找到明確分類,無法確定它和世界其他語言的關係的孤兒(所以叫「孤立語言」)。

六、Tinigua 語(哥倫比亞)

Tinigua 族發源自哥倫比亞南部的亞裏河,但後裔多住在現哥倫比亞中部的拉馬卡雷納山區。據《Ethnologue》2000 年統計,世界上僅剩 2 位 Tinigua 語的說話人,但 2008 年聯合國資料則僅剩 1 人。

七、Tolowa 語(美國)

位於加州史密斯河流域 Tolowa 族所使用的族語,2008 年時,僅剩下一位族人還會說這種語言。但慶幸的是,有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學習這種語言,想要救回他們的族語。

八、Wintu-Nomlaki 語(美國)

和前面介紹過的 Patwin 語一樣,都位於美國北加州 ── 好的,事實上,Wintu 語、Nomlaki 語和 Patwin 語是近親,是美洲原住民諸語底下 Wintuan 語系的唯三語言,真的都是難兄難弟!因為如果聯合國資料是真的,2008 年時,只剩下 1 位 Wintu 語的說話人,而 Patwin 語也只剩下 1 位…… 那如果他們 2 位老人家不幸走了,這個 Wintuan 語系就再也沒有語言留下來了。
幸好除了那位流利的 Wintu 語說話人以外,還有一些族人勉強還會説一些,語言復振似乎仍有希望…… 吧?
Wintu 族舞者。(圖片來源:Michael Marmarou,CC Licensed)

九、Yaghan 語(智利)

這位僅存朔果的母語使用人,大概是住在全地球最南邊的原住民族語使用人了!
Yaghan 是智利 Yaghan 族所使用的語言,據說 2005 年,全世界只剩下一位叫 Christina Calderon 的老婦人還會說,而她就住在智利的 Navarino 島 ── 這個 Navarino 島在哪裡呢?就在火地島,是全地球除了南極以外,最南邊的陸地啦!事實上,Navarino 島是距離南極大陸最接近的陸地!
Yaghan 族人約據今 1 萬年前就已經遷徙到南美洲的火地島,在這個距離南極最近的陸地從事漁牧生活,靠著獨木舟往來各小島之間。
Yaghan 族人。(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十、巴宰語(臺灣)

巴宰語是臺灣中部原住民族,巴宰族的族語。巴宰族最初的分佈是以現在臺中的豐原為中心,住在豐原、神岡、后里靠山區一帶,在 16 世紀中,有岸裡社、烏牛欄社、朴仔籬社及阿里史社等 4、5 個大社。之後因為郭百年事件或狩獵等原因,逐漸遷徙到南投埔里,有的則遷徙到苗栗山區(如鯉魚潭)。
因為住在平地的關係,巴宰族人很早就開始接觸外來文化,語言也漸漸沒落了。根據聯合國的資料,來自南投埔里巴宰族的潘金玉老太太是全世界最後一位巴宰語的母語使用者。而當潘老太太在 2010 年 10 月 24 日過世,享耆壽 96 歲,世界上就再也沒有流利的巴宰語母語使用人了。(註 1)
在潘金玉老太太生命的盡頭前,她有感於巴宰語的消逝,找不到人可以用她最親愛的母語對話,常常感到孤單,曾經這麼說:
「如果我(已往生的)老伴有來(夢中),」「(就能)跟我的老伴講(巴宰語)……」
「(會講巴宰語)剩我一個、剩我一個…… 這樣子而已,要跟誰講(巴宰語)?……」
但,《Mata‧Taiwan》去年初和一群網友來到苗栗的鯉魚潭,看見篤信基督教的族人仍會利用每個週日上午做禮拜的時間,一起唱族語的聖歌,學習族語,讓人看見巴宰語復興的希望!
事實上,巴宰語的復興不僅有基督教友宗教上的力量,還要感謝先前潘金玉老太太在世時,全力投入巴宰語的語言復興運動,曾參與編纂過《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語文學習領域 原住民語》,更主編《巴宰語學習手冊第 (1-9) 階》,並協助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李壬癸院士及日籍學者土田滋編纂《巴宰語詞典》。靠著眾人一點一滴的努力,巴宰族大大小小,終於慢慢撿回他們的族語。

2014 年 4 月,《Mata‧Taiwan》帶網友一起去苗栗鯉魚潭部落踏查,當地巴宰族人正利用週日上午的禮拜時間學族語、唱族語聖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問:小編,不是說好有 18 種語言嗎?怎麼只列出 10 種呢? ↑ 潘金玉老太太在世時,演唱巴宰語傳統歌謠 Ayan
好的,事實上,聯合國這份資料已經有點舊了,原本發表的 18 種語言,原本都還有 1 位說話人,但經過小編找資料後發現,他們再也沒有母語使用者了……
說話人還在,語言就在;說話人走了,語言也死了。這就是瀕危語言最大的遺憾。
在臺灣,還有許多瀕危語言,它們固然不及當年的巴宰語危急,卻也在加護病房了。在先前分享過的〈新年到,財神到,快來學 14 族原住民族語拜年!…… 因為再晚一點,我們可能就再也學不到了!〉一文裡,我們曾經提到:
  • 噶哈巫語(Kaxabu/Kahabu)
使用人口:不到 10 人使用區域:目前主要使用於南投埔里眉溪四庄。
語言狀態:瀕危(Nearly extinct)。
  • 邵語(Thao)
使用人口:不到 10 人(2000 年統計)使用區域:主要於南投魚池鄉日月潭。
語言狀態:瀕危(Nearly extinct)。
  •  卡那卡那富語(Kanakanavu)
使用人口:約 10 人左右(2013 年統計)使用區域:高雄市那瑪夏區。
語言狀態:瀕危(Nearly extinct)。
  • 拉阿魯哇語(Hla’arua/Saaroa)
使用人口:約 50 人左右(2012 年統計)使用區域:高雄市桃源區。
語言狀態:瀕危(Nearly extinct)。
嚴格上來說,潘老太太一走,巴宰語最後一位母語說話人就沒了,要再有後輩能跟她一樣説流利的巴宰語,真的很難。許多人也常有「少數語言無用論」的說法,覺得少數語言消失是人類社會的一種自然現象,不需要救它們。但同時間,也有許多人抱持著不同的看法:
例如族語中包含了無數祖先理解世界的方式,其中許多知識可能都可以實際應用到現在的社會,就像法國的教育家 Francis George Steiner 所說:
“When a language dies, a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dies with it, a way of looking at the world.”(每當有一種語言死去,就有一種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方式死去。)
不同語言的使用,影響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建構了我們思考萬物的方式,是我們之所以與其他族群不同的原因。或許這也是為何巴宰族的後裔在沒有政府的資助下(註 2),仍想努力學回祖先的語言的原因?即使再怎樣學,都不如潘老太太輪轉,卻也要學,因為那是他們之所以是 Pazeh ── 巴宰族的證明!
所以,世界母語日,讓我們重新看待母語的價值。還有流利的耆老可以學習族語的我們,也一起好好把握機會,趕快把自己的語言學回來吧!
註解:
1. 據噶哈巫族人 Bauke Dai’i 的田調結果,潘金玉老太太出生於南投埔里的巴宰族烏牛欄部落(愛蘭),雙親都是巴宰族,但從小就嫁到蜈蚣崙部落作為童養媳,養父母都是當地的噶哈巫族人,因此潘老太太説的族語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噶哈巫語的影響。
2. 巴宰族與噶哈巫族雖有族語使用者,卻非中華民國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除了近年來原住民族委員會在「活力部落」以專案為形式、針對獲選的部落補助以外,未曾對該族群文化存留給予其他形式上的補助。


(文章來源:MATA TAIWAN授權,作者:我是小編,原文標題:2/21 世界母語日來看世界上僅剩一人會說的語言,臺灣竟然上榜……!)

角落視覺藝術公益網: 辭去 GMP 理事長,魏應充接任「食策會」董事長負責政府食安專案,衛福部你在耍我們嗎?

角落視覺藝術公益網: 辭去 GMP 理事長,魏應充接任「食策會」董事長負責政府食安專案,衛福部你在耍我們嗎?: 《BO》編按:本文為 2014/10 刊登之報導,近日(2015/3/24)又受到讀者關注而重新翻出本文分享。食品安全問題的確是一個台灣現在怎麼都拔不掉的刺,關於魏應充擔任食策會董事長一事,食策會在《BO》報導這則新聞後,已經表示將進行改選,取代魏應充董事長一職。 ...

辭去 GMP 理事長,魏應充接任「食策會」董事長負責政府食安專案,衛福部你在耍我們嗎?


《BO》編按:本文為 2014/10 刊登之報導,近日(2015/3/24)又受到讀者關注而重新翻出本文分享。食品安全問題的確是一個台灣現在怎麼都拔不掉的刺,關於魏應充擔任食策會董事長一事,食策會在《BO》報導這則新聞後,已經表示將進行改選,取代魏應充董事長一職。
除了譴責食策會和魏應充的「關係」外,我們希望讀者也持續理解並關心我們的政府究竟如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在食品安全這件事情上大搗亂,延伸閱讀請見:黑心油癱了個 GMP,緊跟著來了個食策會,你猜業者是怎麼能這樣一手遮天的?
黑心油癱了個 GMP,緊跟著來了個食策會,你猜業者是怎麼能這樣一手遮天的?
2013 年底,頂新集團、味全公司陷入黑心油風暴,董事長魏應充時任台灣食品 GMP 發展協會「理事長」,為了向社會大眾道歉,魏應充辭去理事長一職。
經過黑心油風暴,GMP 已經等同死亡。那下一個新的食品安全把關標準,會是什麼呢?
據說,是一個叫做「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簡稱「食策會」的組織。根據《BO》了解,食品業者早在黑心油風暴前,就在籌備「食策會」的成立與運作;「食策會」的組成成員和辦公室員工,幾乎就是原 GMP 的人。
那麼,「食策會」到底都在幹嘛呢?
答案是:標下衛生福利部的食品安全檢驗和輔導專案。在 GMP 失去社會大眾的信任後,「食策會」在業內人的眼中看來,幾乎就要名正言順接下原本 GMP 的角色。
那麼,你知道,除了辦公室和組織成員幾乎和 GMP 一個模子印出來之外,「食策會」和 GMP 最像的是什麼嗎?
答案是:頭兒的名字都是魏應充。網頁上的組織架構圖雖然沒有列上人名,但法人代表、董事長就是魏應充本人。

「為結合台灣食品良好作業規範(GMP)發展協會能量,綜整食品製造業、原物料供應業、流通業及餐飲業等食品產業供應鏈,共同策進台灣食品產業之安全衛生及經營管理之健全發展為宗旨。」
是結合 GMP 的協會能量呢!原來黑心油事件爆發,魏應充辭去 GMP 理事長一職,接著就成立「食策會」,並擔任董事長一職,目的是要策進台灣食品產業安全啊!
接著,半年後,就在魏應充擔任董事長的「食策會」努力策進台灣食品安全的半年後,頂新爆發了飼料油混充清香豬油的事件。
我們真的不禁要問魏董事長,你在記者會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委屈萬分的,但你能否解釋一下,為什麼在你辭去 GMP 理事長後,就火速成立這樣一個單位,這到底是什麼心態?我們更要請教參與「食策會」的其他食品業者,你們在媒體面前罵頂新集團沒有良心、傷害業界信譽的同時,卻又跟著參與頂新主導的「食策會」,又是把消費者當成什麼樣的傻瓜?
10/16 訊息更正:經讀者指正,上段刪除文句的實際訊息是,食策會早在 2013 年 6 月即成立。不過魏應充擔任食策會董事長確為 2013 年底黑心油事件爆發,魏因故辭去 GMP 理事長之後。
至於衛福部就更讓我們不解了,魏應充這樣一個食安問題的大慣犯,擔任董事長的民間單位,居然能夠持續承包衛福部的食品安全輔導與檢驗專案,你們把民眾都當成什麼樣的白痴在耍?
今年九月,這個策進會甚至舉辦這樣的活動:食品業者強制性自主品管業者說明會,看到如下的活動議程,衛福部你千萬不要說你是被動參與。光是這個議程,魏應充和衛福部,能否請你們回答這個問題:
「魏應充為什麼可以主辦這樣的活動?『業者自主管理』這門課,衛福部你是要讓魏應充指導業者如何偷工減料、殘害民眾身體嗎?」

諷刺的是,這個活動還挺受歡迎的。不曉得參加的業者和民眾,如果知道這個主辦單位的主事者是魏應充,會做何感想?
http://buzzorange.com/wp-content/uploads/2014/10/wtf.png
除了舉辦活動外,「食策會」還很數位化地架了一個雲端平台:
「食策會提出食品業者自主管理服務平台(Autonomos Quqlity Management;AQM)的構想,透過雲端平台整合下游採購商的力量,對上游供應商定期進行實地稽核,再將稽核結果上傳至雲端平台,採購商在此平台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管理項目,產出客製化報表,確保上游供應商的原物料品質。」– 《電子時報》〈雲經濟的崛起,用雲端為樂活飲食把關〉,2014/09/26
一個由黑心商人制定的食品安全管理規章,能保障我們的什麼安全?
最後再看下圖這張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的董監事名錄,從魏應充開始往下看:

楊頭雄:味丹集團創辦人
曹德風:佳格董事長(根據《今周刊》報導,業績近年明顯成長的佳格,是 25 年前美國桂格撤資後,台灣團隊接手經營的公司。)
張斌堂:黑松集團董事長
廖尚文:東森國際董事長
陳冠翰:台灣第一生化科技董事長
陳樹功:曾任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局長
請那些急著自清的業者站出來,明明白白告訴我們,你們會不知道這個單位是魏應充主導的嗎?如果知道,又有什麼臉在媒體面前,一付只有頂新是黑心大魔王的樣子?在食品安全這件事情上,你們敢在沒有任何單位要求下,就自主完全透明的「公開」所有原料來源資料嗎?

    (圖片來源:ETtoday

    今天新聞報導,食策會已經決定改選董事長,撤換魏應充:
    「頂新味全前董事長魏應充,三度涉入黑油事件,卻仍擔任多家食品相關協會或基金會的董事,對此,『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今(16)日表示,將進行改選,取代魏應充董事長一職。」– 三立新聞網
    我們昨天的文章中提到,魏應充在 2013 年底因黑心油事件辭去 GMP 理事長後,又火速接任另一食品安全把關標準組織「食策會」的董事長,彷彿,食品安全把關或是規範內的專業人員教育訓練,就只能讓業者以「球員兼裁判」的方式來管理。讀者問,
    「所以 GMP 和食策會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又是魏應充在當董事長?」

    「食策會現在已經開始運行了嗎?他們做過哪些事情?可以信嗎?」
    《BO》採訪一位熟知台灣食品產業檢驗流程與組織關係的前食品業者,為大家解惑如下:
    • 一、GMP 和食策會有什麼關係?
    食策會全稱「財團法人台灣食品產業策進會」,隸屬衛生福利部下,成立於 2013 年 6 月;他們與目前隸屬於經濟部工業局的台灣食品 GMP 協會「地位平行」。
    GMP 的宗旨是,樹立我國加工食品高優質品牌之標竿,作為食品製造業者對其產品在衛生、安全及品質控管的制度標準,以提升我國食品工業在製程及品管的水準。
    食策會的成立目的則是,為「結合台灣食品良好作業規範(GMP)發展協會能量」,綜整食品製造業、原物料供應業、流通業及餐飲業等食品產業供應鏈,共同策進台灣食品產業之安全衛生及經營管理之健全發展為宗旨。
    以上,是食策會的官方說明。
    食策會在去年底黑心油事件爆發前,就已籌備成立。當時社會對 GMP 的檢驗信任度存疑,既然已經有 GMP 了,為什麼還要成立一個食策會?
    初期的成立原委,外界看來,實在很難逃脫利益輸送便利之嫌。
    GMP 一直為人詬病是「球員兼裁判」,其中的理監事們皆由各大食品公司組成,自家產品的食品安全又交由業者自己檢驗,當然遭致閒話;再者,GMP 的營運,有不小的部分仰賴「接政府標案」,比如輔導食品工廠做食安或審查衛福部相關食品案件,這其中一樣有「食品業者自己訂規矩、自己審查自己」的問題。
    於是,開始傳出成立食策會的聲音:讓 GMP 繼續做「標章」的工作,有收入的標案部份,就交給食策會處理。這樣看起來,至少就不會這麼「一手遮天」兼「檢驗也作、專案也賺」了。
    不過,既然都是食品業者在做這些事情,很自然的,GMP 和食策會的組織人馬與資金來源,其實大抵相同。
    而食策會成立沒多久,在台灣食品安全檢驗產業鏈角色愈來愈吃重的主因,則是託 GMP 被世人厭惡之福。國內食安問題不斷,民眾對 GMP 的信任崩盤,連帶參與其中的食品大廠也想棄 GMP 而去,不想再幫忙推廣 GMP,於是紛紛轉向投至食策會旗下。
    • 二、為什麼食策會會由魏應充擔任董事長?
    根據熟知 GMP 與食策會人事組織的前食品業者,當初籌備人員本來也想讓食策會和 GMP 一樣,隸屬在經濟部工業局下,但因為籌資問題,所以改搬到衛福部下。至於為什麼會出現資金不足的問題?據了解,食策會成員組成和 GMP 相同,除了因為大家都不再信任 GMP 外,還有內部的人事糾葛等細故,以致魏應充等食品業品牌大頭「出走」。
    雖然有上述這些雜因,食策會成立初期的辦公室還是和 GMP 同址 ,但因為社會觀感問題,後來搬至仁愛路現址;辦公室裝潢、租金、停車費等雜支,後來,出手資助食策會的,就是頂新的魏應充幫忙處理--這就引來後話了,食策會拿了魏應充的錢,是不是就會對頂新比較好呢?
    那個時候,食策會董事長都還沒定案,幾個董監事包括味丹集團、佳格,以及黑松集團,當然還有頂新,都是口袋人選;不過上述前三個食品集團在食策會的代表董監事皆婉拒這個職位,直到 2013 年底不知何故,由頂新的魏應充出任董事長。
    • 三、食策會目前為止做過哪些事情了?
    食策會成立至今的主要業務包括:政府標案、食品業數位學習平台
    首先是舉辦非常多的、可以充抵「衛生講習時數」的政府標案活動(按:衛生講習時數指,食品餐飲從業人員於從業期間,應接受衛生主管機關或其認可之相關機構,所辦之衛生講習或訓練;每年都有一定額度的時數需補足):


    其他標案,舉例來說有:


    上面這三例只是食策會在 2013 年(民國 102 年)標下的案子,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他們已經陸續準備明年度的標案企劃,數量絕對不會低於三項。
    而食品業數位學習平台,則透過線上課程,協助食品業界提升食品安全知識以及專業職能。這同樣有衛生講習時數可以拿,所以如果有需求的從業人員知道食策會有這些課程,直接在家開電腦付錢上課就好。
    「如果政府想要辦一個什麼課程,講好總共多少錢,會不會直接跟食策會這個學習平台說,讓他們知道『規格』是什麼,照著需求做就好了?」
    「對食策會來說,做這個案子的成本除了架平台的費用外,其他就是師資人力的負擔,可是架平台的費用很有可能在接到第一個課程案子的時候就攤平了,所以食策會未來接多少案子就能賺多少錢……」
    拿政府標案不是不好,這些課程畢竟立意良善,多是教導食品業者應該如何控管自家產品的品質與安全;有爭議的不是食策會作這些標案,有爭議的是,當頂新與多家食品業者都不斷爆出嚴重違反食品安全的案件時,衛福部為什麼還只能依賴 GMP 或是食策會這樣的「球員兼裁判」單位和組織,來解決食品業的安檢與教育?
    長久以來,GMP 的那抹微笑深植消費者心裡,買食品看見它就等於案件安全。但,黑心油事件發生後再看那微笑,簡直就像《賭神 3》電影裡形容大壞蛋靳能的台詞說的:

    「他好像永遠對著你笑,笑得你心裡發寒。」

    而食策會呢,這個根本從 GMP 黑心原班人馬組成的單位,接著主掌了許多教育食品廠商做食品安全的課程與活動,我們還有什麼安全的生活可言?
    政府對黑心商人沒有嚴法懲治,部會底下的半官方組織則由有食安違規紀錄的業者組成。副總統吳敦義和行政院長江宜樺說,「說不定還有未爆的」,總統馬英九則「以身作則」帶頭抵制頂新集團。至於小老百姓最期待的,徹底從制度面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三位國家機器的最高領導者,卻是一點也沒說。當然,對於台灣食品安全產業的檢驗制度與檢驗市場究竟為什麼會如此畸型,也一個螞蟻大的理由都沒說。
    寫到這裡,肚子好餓。樓下的麵店老闆是個老好人,熟了還會不小心在湯麵裡多加一顆餛飩。但是,那顆餛飩,現在真不知道要怎麼吃得下肚子去。老闆無奈,我更無奈。
    小老百姓,不管是負責吃的、還是顧著小攤子賣吃的,除了摸摸肚子,頻頻嗚呼哀哉之外,還有其他辦法嗎?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
    http://buzzorange.com/2014/10/16/dpp-social-movement-department/

    「探索記憶-發掘消逝的在地故事」蒐錄列車正式啟動

    「探索記憶-發掘消逝的在地故事」蒐錄列車正式啟動新聞稿

    發稿日期:104年627日       發稿屬性:公益廣告


    落實女性職人誌 讓說故事蔚為風潮~
    在您的生命中,是否有許多令人回味的職場生涯體驗、奮鬥歷程、感人往事,很想與人分享這些人生最珍貴的經驗與智慧。文化部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103年「國民記憶庫」計畫,在北區九縣市蒐錄200則以上故事。104年賡續辦理,並以「女性職人誌」為主軸,期待您的參與,分享更多女性職場的生命經驗。
    104年國民記憶庫「探索記憶-發掘消逝的在地故事」蒐錄到的故事,除登載「臺灣故事島」網站外,並彙編成冊印製專輯這些故事將來也可能成為電影、小說、文創的靈感源頭,為一傳遞庶民記憶的文化工程
        104年我們在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苗栗縣等縣市設置故事蒐錄據點;結合藍天視頻藝術工作室七堵站及苗栗站、桃園社區大學等單位設置行動蒐錄站成立「故事蒐錄行動列車」,以行動巡迴方式,提供偏鄉與行動不便的受訪者共襄盛舉的機會。
    不論是您想說自己的故事,或是您想推薦「有故事的人」,竭誠歡迎您就近電話聯繫各故事蒐錄站預約,即有專人為您服務。
    基隆蒐錄據點:基隆市安和一街392號(建德國小)電話:0963-068771
    桃園蒐錄據點:桃園市龜山區頂興路2號(山頂國小)電話:03-3193344.0975-272-186
    新竹蒐錄據點:新竹市武昌街110號(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電話:03-5221224
    苗栗蒐錄據點:苗栗市中正路820 電話:0932-5252540920-686146
    更多詳情,請上「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網站(http://storytaiwan.tw/查詢

    一名乞丐回故鄉




    身價上億的集團老總-裝成一名乞丐回到故鄉
    秦總海外歸故里,故意換了一身窮酸裝扮想看看親人朋友對自己"裸歸&­;quo­t;的態度。
    大哥對待自己就如往常一樣,三弟把老媽的房子賣了自己過得舒坦,而他媽卻因為失憶住進­­了醫院。

    爸,吃飯了(看一遍哭一遍)

    爸,吃飯了(看一遍哭一遍)

    4分鐘讓百萬人潸然淚下的短片,最後我哭慘了!


    4分鐘讓百萬人潸然淚下的短片,最後我哭慘了!

    美麗山林的民族守護者 陳松明

    美麗山林的民族守護者 陳松明

    美麗山林的民族守護者
    陳松明 巴陵教會長老

    泰雅名字:MaMa
    1948年出生
    學經歷: 三光國小巴崚分校、桃園農校、桃園農工、巴崚國小教師,現任巴崚國小工友


    為落實行政院推動建立原住民「知識型部落」之政策,期能結合政府、企業、社區、
    大專院校及各界力量,協助原住民青少年培養資訊科技等專業技能,改善原住民之數
    位落差問題,進而建立其自信心。
    臺灣巴爺斯宗親會理事長陳松明以了解地方文化、資源,並討論如何運目前有限的資
    源,帶領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做地方文化及地方觀光資源方面的研究,使學生能更了解自
    己的泰雅文化及社區的觀光資源。



    以前在尖山我們的泰雅族人曾經有一場戰役,我們族人設陷阱讓日軍死傷無數,但最
    後我們還是戰敗,日軍在比亞山那邊設立一個砲台控制這一帶的部落,而且還逼迫我
    們族人幫日本人砍木頭、拖木頭到山下,當時會把木頭丟到大漢溪中,讓木頭隨著溪
    水流到山下,供給山下的日本人所需的木頭,很多檜木都這樣被日本人砍走,像陳毅
    、懷恩、陳歡的阿公都曾經幫日本人拖過木頭。

    巴陵泰雅的祖先是由南投瑞源移過來的。因為那時南投泰雅族人口增加,所以有三個
    兄弟由中央山脈靠著一隻山刀,經過台中,到達新竹尖石,經過桃園復興,幾乎走遍了
    整個中央山脈,發現這些地方很適合居住,有許多野獸、平原、河川、樹木,於是他們
    又回到南投的部落,帶著他們的子孫遷徙到這個地方。


    從大約40年前,那時這裡的部落還是自給自足的狀況,只會和外地交易的是用山上的桂竹
    和山下交換食鹽和火柴,那時這邊的人主要是吃小米、芋頭、地瓜、旱稻、黑豆、豌豆、
    山藥等,再加上山裡打來的動物,當時連衣服都是自己種苧麻來織,另外還會養一些雞和
    豬,後來這邊有人到中橫的梨山上看到水梨很賺錢,當時一顆水梨樹約可賣到2000元,而
    這裡的桂竹一隻只賣的到1毛,於是就要了水梨枝來插種,後來由於種植的人越來越多,
    在加上管理不當,梨子價錢開始下跌。最後才在農務局的輔導下改種水蜜桃,當時還到日
    本和韓國剪枝,或者說是用偷渡的,將枝藏在鞋子或當裝飾把枝偷渡帶回來,那時真是辛
    苦又危險。

    身心障礙者影像培訓

    2015年,藍天視覺影像團隊與社團法人桃園肢體傷殘協進會(身心障礙者服務)舉辦了「2015影像製作技巧工作坊活動」,工作坊中邀請媒體導演劉玹擔任講師,教導與會團體如何構圖、取鏡拍出好照片,以及如何運用故事行銷的力量,拍出好影片為組織宣傳。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這次與社會大眾溝通的媒介是影像作品-影片。在網路使用習慣「訊息視覺化」下,工作坊設計了新挑戰,讓與會夥伴學習影像製作與運用技巧,並且透過聯合活動的舉辦,達到網路傳播的效益。

    影像素材一直是容易吸引人注目的媒介,為了讓更多人了解組織的服務,過去幾年來,不少身障服務團體開始籌劃、拍攝「微電影」,然而微電影的拍攝成本相當大,專業的導演、編劇與攝影所需的經費讓大部分的組織望塵莫及,也因此當我們再次檢視團體有的資源與能力時,發現運用手中的數位相機「自己拍自己的故事」,不但是大多數組織可以辦到,真實的故事反而更能達到感動與傳播的效益。


    由於每個組織的人力與資源不同,工作坊的進行分為兩部分,工作坊1邀請所有對影像製作有興趣的夥伴參與,了解拍攝影片時的基本技巧與概念。工作坊2的設計,則是針對有動機想實際操作影片拍攝的團體所設計,內容包括進階的影像製作技巧如剪輯、上字、配樂等,以及影像作品的腳本設計、故事行銷,當然,作品完成後,也需共同參與母親節「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聯合活動,一起將合作團體的作品/服務,透過臉書專頁的相互轉貼,介紹給社會大眾。



    工作坊的執行過程,從主題設計、腳本企劃、拍攝技巧等,無一不是高難度的挑戰,然而這段辛苦的期間,我們看到夥伴不但學習能力強,更有強烈的動機要將組織的服務、個案故事介紹給社會大眾,這些夥伴的動機與特質,使得不到一個半月就得產出影像作品實在是比美電影中不可能任務,但大夥還真的就在高壓下做出一件件精彩動人的作品。


    所有與會的團體都是在日常工作中額外攬下影片製作的學習任務,許多夥伴忙到下班還是繼續剪輯影片,為了找適當的配樂找到半夜三更,在影片即將排程上傳前一刻,還是不放棄地持續修正或轉檔,這一切的過程都讓我看到夥伴們【永不輕易放棄】的個人特質,各個組織有這樣的夥伴加入,真的是撿到寶!除了工作坊課程,還有臺灣故事島實際拍攝工作,面對將拍好的影片夥伴們這段時間承受的壓力暴表,體驗到何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協辦單位基隆市生活美學協會、苗栗縣生活美學
    協力製作社團法人桃園肢體傷殘協進會
    製作報導藍天視覺影像團隊


    桃園市議員張肇良議員    關心身障者文創   到拍攝現場探班     藍天視覺影像團隊報導


    YouTube 影片